送餐機器人的增加,小編覺得主要有兩個方面:一來在疫情的影響下,人工已經成為餐飲行業的一大負面因素。招工難只是一個方面,疫情對餐飲行業日常經營的影響,也讓一些店鋪無力承擔原有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疫情之下,無接觸送餐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而送餐機器人則很好地避免了用餐時無意之間的疫情傳播。
送餐機器人通常具有多層托盤,單層托盤負重高達10KG。憑借搭載的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系統,依靠編碼器(encoder),陀螺儀(IMU),激光里程計(lidarodom),激光雷達(lidar),圖像模塊(imagemodule),UWB,WIFI等保證定位精度和穩定性,實現在餐廳等多種應用場景中穩定高效的運行。
相比人工服務員,送餐機器人的效率更高。以收盤清桌為例,送餐機器人可以一次收4-8張桌子的餐具,是人工的三倍。同時多級協作可以讓多臺機器在同一工作環境下通過中央集成樞紐智能協作,高度配合,更進一步地提升送餐效率。
根據餐廳使用數據,一臺機器人每日平均傳菜量達到300盤以上,而在節假日高峰期單日傳菜量可超過400盤。相比一名服務員一天200盤左右的傳菜量,送餐機器人的效率已達到服務員的1.5~2倍。
除此之外,送餐機器人也已經成為一些餐廳的風景線,例如海底撈火鍋在引進送餐機器人之后,不但送餐效率得以提升,還吸引了不少食客的關注,甚至還有一些食客會專門因為送餐機器人前來體驗。